管理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师资队伍 | 教育教学 | 科学研究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党群活动 | 社会服务 | 校友天地 | 下载中心 
 
 

 专题学习 
 组织机构 
 党群动态 
 党校在线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教工之家 
 党史学习 

  快速通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活动 > 党群动态 > 正文
详细信息
【三下乡】学韵传薪赴边疆,服务实践显担当
2025-07-06 作者:马佐婷 摄影:黄佳丽 陈心怡  管理学院

青春筑梦边疆路,匠心传承践于行。2025年6月29日至7月3日,会计学本科生党支部青年团满怀对祖国边疆的深情与向往,肩负“巡边砺志弘家国,学韵传薪塑匠魂”的使命,奔赴防城港东兴市、江平镇及江龙村、江那村,通过非遗文化探寻、红色教育浸润、产业调研赋能、基层服务实践等系列活动,开启了为期五天的沉浸式实践之旅,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边疆、锤炼本领的坚定决心。

解码非遗文化,聆听独弦琴音

实践团首站抵达京族博物馆。透过陈列的贝壳服饰、传统渔具等文物,成员们深入了解京族“靠海而生”的千年发展脉络。在非遗传承体验环节,团队专访市级独弦琴传承人农藤霞老师。在老师手把手指导下,同学们轻拨琴弦,感受“一弦成曲”的独特韵律;访谈中,农老师讲述独弦琴从渔歌伴奏到文化瑰宝的演变历程,以及非遗传承面临的挑战,让青年学子深刻认识到文化保护的紧迫性与创新性传承的重要意义。

农老师在为成员授课

追溯红色记忆,厚植家国情怀

实践团走进东兴爱国教育基地,追溯红色记忆,厚植家国情怀。在中越人民友谊公园,成员们于庄严肃穆的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碑身的文字与浮雕,诉说着两国军民并肩抗敌的壮阔历史,让跨越国界的革命情谊深入人心。踏入侨批馆,泛黄的家书、票据与契约文书,勾勒出中越人民在战火中守望相助的图景。成员们细读史料,从华侨先辈的奋斗历程与两国互助的故事中,感悟家国大义与和平珍贵,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矢志报国的信念。

团队成员参观侨批馆

探秘产业匠心,感悟商业智慧

实践团走进当地红木家具加工厂,从原木选材、雕刻工艺到成品展销,成员们系统了解红木产业全链条运作模式。结合会计学专业知识,团队对原材料成本控制、库存管理及跨境销售财务流程提出优化建议;与工匠们交流时,传统榫卯技艺的精巧与匠人“十年磨一剑”的专注,更让同学们对“工匠精神”有了具象化认知。

团队成员参观红木家具加工厂

聚焦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在江那村展开深入调研。在江那村第一书记邓文婷的带领下,首站考察施马咖啡基地。成员们仔细观察咖啡树叶片形态、果实成熟度,了解当地海拔、土壤特性,探讨自然条件对咖啡品质的影响。随后,团队走访木薯种植区,在村委陆副主任的详细讲解下,全面了解当地木薯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刻体会到村民通过勤劳实现产业增收的奋斗历程。当地创新推行的“电商+跨境物流”模式,为农业转型提供了生动范例。

江那村邓书记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木薯种植基地

共话基层发展,传递温暖关怀

青年团与村委书记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当地以海产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现状。针对沿海地区土地碱性化导致农作物种植受限的问题,村委书记介绍,村里正推进产业转型,尝试引进耐碱性经济作物,探索特色种植新方向。交流中,同学们明晰了基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在产业规划、资源整合等方面能为基层工作发挥重要作用。随后,青年团前往江平镇养老院开展慰问,为老人们送上生活物资并亲切交谈。老人们分享着养老院里衣食无忧、娱乐丰富的生活,现场氛围温馨融洽。

此次防城港东兴市实践活动,会计学本科生党支部青年团以“文化传承、边境巡守、产业赋能、基层服务”为主线,在行走中坚定爱国信念,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为边疆发展与民族复兴注入新动能。

关闭窗口

 

                      公众号: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邮箱:glxy@gxmzu.edu.cn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文科综合实验楼1311(研究生) 电话:3260262  邮编:530006 

 地址:广西南宁市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道1号信息楼(本科生) 电话:3263511  邮编:5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