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究“剩菜盲盒”模式在中小城市的推广潜力及其对减少食物浪费的实践价值,2025年9月19日至20日,管理学院“迈向可持续食品体系”项目团队赴柳州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近年来,在国家持续倡导“反食品浪费”、推动绿色消费的背景下,“剩菜盲盒”作为一种融合“盲盒经济”与“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创新模式,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逐步兴起。然而,该模式在广西地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柳州作为广西重要的工业与消费城市,其市场反应对探索中小城市可持续食品体系具有典型意义。9月19日至20日,调研团队在柳州市五星步行街、地王大厦、柳南万达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通过面对面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收集消费者对“剩菜盲盒”的认知程度、接受度与消费意愿。

团队街头问卷调研现场
团队还走访了本地一家推行“面包盲盒”的店铺,了解其运营机制与现实挑战。在实地走访中,团队与一家积极推行“面包盲盒”的店铺负责人进行了深度交流。“我们推出‘面包盲盒’的初衷,源于对食物浪费问题的深切关注。”店长表示,“这不仅是对资源的珍惜,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通过这种形式,我们既为未售出食品找到了合适的去处,也为注重性价比的顾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团队走访商场商户现场
据店方观察,目前“面包盲盒”已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购买者以宝妈和大学生为主,但他们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店长分析道,“宝妈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与多样性,而年轻学生则更青睐这种新奇、环保的消费方式。不少消费者反馈,这种模式既满足了他们的尝鲜心理,又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时尚。”

与合作商家合影留念
调研发现,柳州“剩菜盲盒”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消费者方面,高昂的购买意愿背后,是对产品品质、卫生安全和购买便捷度的更高要求;商家方面,每日食物余量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运营成本高企与规模化发展受阻。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探索并建立一套符合中小城市特点的、灵活而高效的运营机制。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获取了关于柳州地区“剩菜盲盒”消费行为与市场现状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深入分析中小城市可持续食品消费模式的推广路径提供了实证基础。项目组将进一步整理调研数据,结合柳州样本,提出适用于广西本土的“剩菜盲盒”试点策略与政策建议,助力区域食品体系绿色转型与节粮减损目标的实现。

“迈向可持续食品体系”项目团队合影留念